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江生态足迹寻访团"在暑期开展了"长江这十年"的专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旨在深入探究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与经验,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和实践能力。7月至8月期间,实践团前往长江上中游涉及武汉、荆州、宜昌、重庆等地,了解长江生态在过去十年间的变化,增强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内生动力,促进社会对长江生态保护的关注与支持。
涉足实地,身临其境。实践团成员在武汉汉口长江江滩、重庆朝天门码头等地实地考察了长江岸线的生态修复和文化保护项目。他们通过调研植被配置、水系治理、生态岛建设等,领略了江滩的生态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在重庆江津长江滨河湿地公园,团队成员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考察民众对湿地保护的了解程度。


2023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王冰冰同学谈到,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正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积极变化。这种向好的转变,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行动力,更让我们对未来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走入高校,汲取智慧。在三峡大学,实践队员与当地志愿服务队和实践队就长江流域综合治理的难点、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效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高校在长江大保护中的责任和宣传方式。


重走立规之地,了解政策规划。实践团前往宜昌424公园"规矩广场",了解水资源分配与保护等工作现状。在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指示精神,了解了生态环保转型的历史和长江沿线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我们都应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长江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青年人的积极贡献。”实践队员江诗雨表示。
走进职能部门,汲取经验。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支持下,先后前往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百年老站——汉口水文站、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寸滩水文站、长江上游水文预报中心、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等地实践团参观了多个水文站和监测中心,了解了水文在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宜昌监测中心(三峡库区监测站),参观了常规项目分析实验室、大型仪器实验室。

在宜昌市花艳污水处理厂,团队成员实地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工艺和流程。

“通过这次的实践参观,让我进一步增强了保护长江母亲河、保护长江生物的意识。”实践队员张勇说。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长江工院的大学生们踏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深刻感受到社会各界保护长江的决心,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亲眼目睹了长江岸线的恢复和生态多样性的丰富,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居民、座谈交流、基层宣讲等方式,锻炼能力、提升实力,真正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审核人:杜捷涌)